在刚刚过去的一周,强劲的反腐风震慑整个医药行业。
百余名医院院长、书记被查,一台仪器被院长吃掉1600万回扣……一场医药反腐风暴正在席卷全国,也把各地药企、医疗机构的藏污纳垢展现在公众面前。
风暴之下的医药行业,是否能回到“正本清源”的环境里?
医疗反腐力度空前
一场全国性的医疗反腐正在展开。
7月28日,纪检监察机关配合开展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议的召开,让此次反腐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与过去的医疗反腐不同,本次医疗反腐重点突出三个“全”——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紧盯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在深度、广度和力度上,堪称前所未有。
近年来,在医药反腐力度持续加大背景下,医院院长、书记成为被“盯紧”的对象,特别是今年开年以来,反腐风暴越刮越劲。
由于医学的强专业性壁垒,医院关键少数对购销选择起决定性作用,“一把手”腐败成为典型特征。在持续高压打击态势下,大批医院“一把手”和重点岗位人员陆续落马。结合媒体此前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超过150名医院院长、书记被查,数量超过去年全年的两倍。
从这些被查处的医疗系统官员中可以看出,一把手级别为腐败高发岗。位高权重让他们构建了腐败的关键一环。
这些院长书记们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职工录用、医疗器械和药品采购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他们的受贿金额从几十万元到上千万元不等,有的甚至达到数千万元。甚至不乏一些基层医院的书记、院长出现“小官巨贪”现象。
除了医院以外,此次集中整治明确指向医药领域生产、供应、销售、使用、报销等重点环节和“关键少数”,医药企业因此成为反腐的“风暴眼”,同样是整治重点。
仅是7月,就已有两位上市医药公司实控人被查。7月1日医疗信息化龙头卫宁健康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周炜,因涉嫌行贿罪被广东省茂名市监察委员会立案调查及实施留置。7月29日,科创板生物医药公司赛伦生物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范志和因涉嫌职务犯罪,被上海市监察委员会实施留置并立案调查。
随着医药反腐风暴的展开,不只是医药代表群体人心惶惶,国内部分学会预定于近期召开的相关学科学术会议也集中发布通知宣告延期。
据不完全统计,8月以来短短数日间,至少有10场即将举办的医药行业学术会议、论坛等宣布延期,涉及多省市医学会,也包括中华医学会。此外,还有部分学习班、培训班也在近日宣布延期举办。
尽管会议延期的原因各异,但业界大都认为与此次反腐行动有关。在医药反腐的敏感时期“不出风头”“不当显眼包”似乎已成为诸多学会和拟参会者的共识,尤其是背后有药企支持的学术会议,更需要“避风头”。
花式贿赂大行其道
医疗腐败是一个人尽皆知的现状,商业贿赂在医药行业更是“公开的秘密”。但一笔笔医疗腐败在复杂的医疗采购销领域是如何完成的,却又难以清晰描绘。
随着金融、合规等制度的突进,以及监管部门对商业贿赂案件查处力度不断加大,一些医药企业开始采取更为隐蔽、复杂的手段,为其贿赂行为披上“合法外衣”——有的企业以赞助科研经费、学术会议费等名义,进行不法利益输送;有的在医药购销环节给付医院工作人员回扣,名目之多令人眼花缭乱。
一些药企为了规避法律,以赞助科研经费、赞助学术会议等名义和医生“套近乎”、搞利益交换。参加形形色色的学术会议、培训会,医生就可以得到一笔名义为“讲课费”或者“培训费”的可观费用。在这些报酬里,隐藏着商业贿赂的利益链条。
据媒体报道,这种“小型学术会议”已泛滥到需要由医药代表每天找各种无关人员顶替参会的程度。宏观上看,“学术营销费用”一直是药企的一大重要开支,据某公司的招股书,其市场开发费用的主要构成是推广会议费,区域推广会场均人次在36至43人,场均费用高达7.67万~9.49万。
早在2021年,财政部曾公布对19家医药企业作出行政处罚的结果,其中包括恒瑞医药、步长制药、赛诺菲等国内外知名药企。其中,恒瑞医药主要涉及虚构费用,包括2018年以非本公司发生的机票等报销专家讲课费、点评费、主持费等。
以至于业内很多医药人士都对这种名为学术会议,实则为了圈钱的学术会议有了心照不需的共识。
而药品耗材“回扣式”销售更是业内屡见不鲜的公开秘密,这其中隐藏的利益链条,错综交杂。一个药品、医疗器械或是设备等从入院到推广、销售,无不需要“上下打点”。而当利益链条一旦建立,就会开始运行不停循环。
一方面,企业为了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通过各种渠道向院内“渗透”,另一方面,高额的回扣也让供应商、代理商直呼“喂不饱”。根据曝光案例,一台进口价1500万元的医疗器械直线加速器,医院以3520万元买入,中间的回扣,居然被医院院长吃掉1600万元。
在默认的游戏规则形成后,身在其中的人被利益牢牢捆绑,直到有外力打破。
这一轮反腐风暴刮起后,全国多家三甲医院已经发文,要求医生上报五年来的讲课费、学术会议费用等等,“倒查”深究。药企也开始采取应对举措,近日某药企针对医药代表拜访在工作群发布提醒,提出“代表不允许去医院,所有的拜访改成院外拜访......并确保合规拜访”。
如何防范医疗经济腐败
事实上,医疗腐败是一个全球问题,任何国家都不敢宣称完全没有医疗腐败问题,就像没有哪个国家敢宣称完全没有腐败一样。而且,医疗腐败也和其他系统性的腐败伴生,一个国家的医疗腐败,和整个社会的腐败程度正相关。因此,整治医疗腐败,就是整治整个社会腐败的一部分。
以医疗回扣为例,这在很多国家都曾是一个严重问题,其中国外治理的一些经验,或许可以作为借鉴。
以美国为例,医疗回扣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一些药厂和医疗器械公司给医生钱,让他们多给病人使用自己的产品。到了上世纪70年代,一些实验室和影像中心也加入回扣队伍。不仅造成恶行市场竞争,还催生了过度检查和治疗。
鉴于愈演愈烈的医疗回扣之风,由美国众议院议员皮特斯塔克撰写并于1989年通过了《医师自我推荐法案》,又称《斯塔克法案》,禁止医生向病人推荐与自己和家人有经济关系的机构。在此之前,美国国会也于1972年通过了《反回扣法案》,将收受医药和医疗器械公司回扣的行为定为犯罪行为。
为了不让法规沦为一纸空文,美国实行“吹哨人”保护。为了保护爆料人以及规避其曝光真相后面临的风险,美国于1863年通过了《虚假索赔法》。该法律鼓励内部人士向联邦政府举报公司和机构欺骗政府的行为,并可以从赔偿金额中获取一定比例作为奖励。美国有大律所专门承接这样的案子,吹哨人和律师咨询后,由律所向政府举报,并提交证据和配合调查,全程确保吹哨人的身份保密。标志性的案件包括高达30亿美元的葛兰素史克案、23亿美元的辉瑞案,以及4亿美元的DaVita案(达维塔,美国最大的透析服务提供商)等等。
结语
医药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决定“买”什么药的是医生,而掏钱的是病人和医保,其中蕴含巨大的道德风险和社会风险。长久以来,国内医患关系就一直处于紧张态势,一边是医院所谓“大咖”在畸形的医药市场被利益攻陷收受巨额贿赂,而另一边的老百姓却不得不面对看病太贵、药费太贵、甚至一场病掏空一辈子积蓄的困境。
医疗反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涉及到医疗体制改革、医药价格监管、医保支付方式、医院运行机制、医务人员待遇、社会监督等多个方面,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只有建立健全制度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医疗环境,才能让医疗回归救死扶伤的本质,让广大患者享受到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无论如何,决定病患生死的“救命药”,不应该被当成利益交换的工具,这是一个社会的红线,也是法律和道德共同需要守护的底线。
- END -
原文标题 : 医疗反腐,动真格了